今天你学雷锋了吗?
昨天在公交车上,我自然地给一位抱小孩的母亲让了座,那位母亲摇着可爱小女孩的小手,教着说:谢谢阿姨。在小女孩的牙牙学语中,我感到内心的快乐,上了一天班,很累,但就是这么一件小小的好事,竟让我获得了轻松愉悦。每年的3月5日是“学雷锋日”,看似轰轰烈烈地开展了,但缺乏持续性,好似一阵风。如此在形式主义的支配下,学雷锋就是为了应付一下,就是喊几句政治口号。久而久之,也就使人们对于学雷锋产生了厌恶、怀疑、和逆反心理,进而城门失火、殃及池鱼,导致最后连雷锋精神都没有人相信了。
这是为什么?我们在宣传学习一位道德楷模的时候,习惯强调他们的难能可贵、他们的高尚品德,在悲情中渲染崇高,在沉重中衬托高大,在苦与痛中凸显高尚,把楷模精神提升到让平凡个体难以企及的高度,却忽略了他们内心的快乐,忽略了帮助别人其实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。学雷锋也一样,我们习惯将雷锋捧上高不可攀的圣坛,却忽略了雷锋内心的快乐。很难想象,如果做好事不快乐,还有什么力量能支配他做一辈子的好事?很难想象,如果做好事不快乐,雷锋怎么能写出“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,把同志的愉快看成自己的幸福”的话?所以,如今学习雷锋精神,其实就是学习助人为乐精神,“快乐地助人,在助人中活得快乐”。
“感动中国人物评选”近几年很热,翻看这些好人好事,其实最能打动人的并不是他们在恶劣环境的坚守,而是听他们在助人中获得的快乐,这种快乐可以从乡村医生周月华 的脸上读出,可以从爱心妈妈高淑珍朴实的话语中感受到,可以从南海卫士李文波的坚守中解读到。你不得不羡慕并嫉妒他们的快乐,因为这种快乐是任何金钱、物质买不到的,是只有高尚的人才能享受到的无与伦比的快乐。
不同的时代对快乐的理解不同,但有一种快乐是相通的,她穿越千年而亘古不变,那就是“赠人玫瑰手留余香”中收获的快乐。
今天这个丰裕的时代,我们有很多获得快乐的手段。获得一个奖品会快乐,吃一顿大餐会快乐,得到一个明星的签名会快乐——这些可以用金钱买来的快乐,都是浅薄短暂的,我们暂且称之为“快感”。但这些却掩饰不了我们内心的空虚和快乐的贫乏,比尔?盖茨和巴菲特最大的快乐,绝不是坐拥亿万家产而产生的富可敌国感,而是捐赠和散财所产生的幸福感。
所以,我们今天重提雷锋精神,很大程度不是去救助和拯救别人,而是拯救我们自己,寻找我们丢失的心灵钥匙,找回那种让我们充实、让我们幸福、让我们快乐的高贵情感。
学雷锋并不是一种强制的道德负担,而是我们内心自发的追求。
学雷锋并不是悲情,而是一门快乐的学问。
学雷锋并不是悲壮的牺牲,而是我们平凡的生活。
今天,你学雷锋了吗?
页:
[1]